高校领导思想要敢于超越
——访武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磊教授
本报记者郭扶庚
陈磊,1944年生,陕西省渭南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95年任校党委书记。湖北省高校党务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北省政协委员。几年来由他组织、主持编写专著、教材4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世纪之交的中国高校向何处去,跨世纪的高校领导应当具备怎样的战略思考,这是许多高校领导都面临的问题。武汉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磊利用第二次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要领导和驾驭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对几十年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实现超越;对一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脱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超越;对传统的有碍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教育体制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实现超越。 陈磊教授总结自己长期担任高校领导的经验说,高校领导干部的领导意识,既不能过于“宏观”,脱离本职工作而飘浮于空中,亦不可过于“微观”,陷于琐碎细事。特别是主要领导者,领导意识定位更要恰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抓住关键。他认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高校领导者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增强改革的紧迫感。 高等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是高涨的教育需求和陈旧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尖锐矛盾。陈磊分析道,这主要表现在部门办学体制和高校仍然缺乏办学自主权两个方面。高校领导者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必须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同时要坚信: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改革是一场革命,必然会打破原有的模式与格局,而既往多年来进行过一系列改革,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从根本上讲是不彻底的,只能说是一种补偿和变通。要根本改变部门办学体制,必然会引起新的变革甚至发生局部“阵痛”,高校领导者必须对此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身领导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陈磊教授认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环境,迫使学校必须除去“文不言商”、“君子不言利”的“神圣面纱”,从理论和实际上承认智力劳动,承认知识的价值和维护知识产权。因此,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成本核算”十分必然。通过对教学的成本核算,可以大大克服教师工作量不饱满的现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师生比;可以进一步挖掘学校教学设备、资源潜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这就从一个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效益。而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本核算则能杜绝高校来之不易的科研经费的滥用或浪费,加快研究工作进程,降低研究成本,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能力,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科研实力水平。 教育事业费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掣肘学校发展的关键,它分散和消耗了高校领导大量的精力。陈磊认为,解决这一矛盾,不能只是“等、靠、要”,根本的出路在于:在建立社会化的大学拨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高校真正面向社会办学和竞争的机制。为此,要彻底改变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严,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的现象,使学校真正面向社会,成为“自主办学的实体”,让学校在社会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陈磊教授深有体会地说,高校要高质量地发展,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改革。不能只讲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要讲按劳分配,不能只讲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不讲个人利益,不讲合理索取;不能“鞭子打快牛”,而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总之,不能只把人看成是生产力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忽视了研究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这样,我们有了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对人本行为的重视,就能激活人的看不见的潜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这应该是现代市场经济为我们带来的一股春风,也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内容。